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名将,有些人生来便具备过人的勇武天赋,经过数十年征战,最终赢得“名将”这一荣誉称号;而另一类则是凭借自身先天才能与后天机遇的结合,一战成名,名声迅速传遍四方。后者的例子虽不多见,但绝非不存在。他们往往只需凭借一场关键战役,便能超越那些征战多年、积累深厚功勋的将领,成为后人景仰的传奇人物。那么,这样的名将究竟是谁?他又是如何凭借一役,成就不朽声名的呢?
战国时期,有一位赵国的将领,名叫赵奢。或许这个名字对许多人来说有些陌生,但提起他的儿子,许多人便会恍然大悟。赵奢的儿子正是以“纸上谈兵”著称的赵括。赵括在赵国官场被重用,难免有人认为他多半是靠着父亲赵奢的光环才得以如此。然而,若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,那赵奢的军事才能是否也不堪一击呢?
展开剩余85%实际上,赵奢最初在赵国官场的身份并非一位战场上的将军,而只是一个负责基层税务的“田部吏”,职位低微,朝廷对他并不重视。可正是在这份看似平凡的工作中,赵奢却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魄力和原则。作为田部吏,他的职责是按时征收农田税,维持国家财政收入。面对那些本不该触怒的权贵和家丁,别人往往选择避让,但赵奢却坚持依法办事,绝不姑息不守规矩者。
因此,他与赵国权贵之一的平原君赵胜发生了激烈冲突。赵奢在执法过程中遇到了平原君家丁拒绝纳税的情况,虽看在平原君的面子上,旁人往往选择妥协,但赵奢却严厉处置了多名不服从的家丁,甚至执行了死刑。此举激怒了平原君,甚至产生了对赵奢的杀意。然而,机智的赵奢早有预判,在与平原君面对面交涉时,他巧妙地将此事上升到国家权威和法律尊严的高度,使平原君不得不收敛怒火。平原君看出了赵奢的不凡,反而为他的才干所折服。
因此,赵奢不仅躲过一劫,还被举荐给赵惠文王,获得重用。原本只是一个基层小官的赵奢,得到了更大的舞台,他开始全面负责赵国的赋税事务。赵惠文王对他的信任带来了丰硕成果:赵国国库日益充盈,百姓生活逐渐富裕。在战国那样群雄逐鹿、战乱频仍的时代,国力的稳步增长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极其宝贵的保障。
虽然赵奢的官职看似与军事无关,但他对军事的理解却深厚且独到。世人只知赵括“纸上谈兵”,鲜有人知正是赵奢最早看清了赵括的本质。赵括热衷于兵书理论,常常滔滔不绝谈论兵法,因此获得不少赞誉,认为其才华横溢。但只有赵奢清楚,赵括的才能不过是书本知识,真正战场上的能力并不突出。由此可见,赵奢自身的军事素养远非凡人可及。
当赵奢将赵国的经济基础筑牢,许多将领因惧怕强敌而畏战时,他却勇敢请缨出战。此时,一个只管赋税的官员毅然承担起领兵作战的重任,无疑令所有人侧目。
战国时期,秦国不断向周边诸国发动攻击,赵国的战略要地阏与遭到秦军围困。赵惠文王紧急召集赵国名将廉颇、乐乘等人商议救援事宜,然而这些经验丰富的将领一致认为救援极为艰难,纷纷避战,谁都不愿轻易出战。此时,秦军的实力极强,曾经击溃山东六国的铁军令人生畏。
然而赵奢对形势却有独到的见解,他认为正因为形势看似弱势,反而蕴藏着转机。赵王采纳了赵奢的建议,将兵权交给他,并且明确表示无论如何,行动必须全权听从赵奢指挥,连赵王本人也不许干涉。
赵奢率军出发后,没有急于赶赴阏与,而是在距离阏与三十里处安营扎寨。这种缓慢推进在秦军眼中无异于畏缩,令对方放松了警惕。随后,赵奢趁机迅速进军,占领了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制高点。秦军察觉到威胁时,已经为时过晚。赵军利用地形优势反击,令秦军措手不及,最终大败而归。
秦军的强悍众所周知,连廉颇等名将都不敢轻易迎战,而赵奢却以智慧与胆略拿下胜仗。赵王对他论功行赏,赐封“马服君”,赵奢由此稳坐战国名将的宝座,也使秦军首次尝到败绩的滋味。
当时六国无一不对秦军虎狼之师心生畏惧,能主动迎战并取胜的赵奢显得尤为难能可贵。此前他不过是一个负责赋税的官员,如此转身成将,实属罕见。
赵奢的军事才能远不止于此,他的机智与谋略在后续战争中也有所体现。可惜的是,他的许多战略建议未被朝廷采纳,最终导致赵国损失惨重。
除了对秦国的抵御,赵国与燕国之间的纷争亦长久不断。燕国派出了大将,赵国一时无人可用,便向邻国齐国借将,愿意割让三城以换取齐国名将田单相助。平原君支持此策,但赵奢对此持怀疑态度,认为田单作为齐国人,不会全力为赵国作战,反而可能让双方军力两败俱伤。遗憾的是,赵王采纳了平原君的方案,最终田单仅攻下三城,收效甚微。
赵奢虽然只是抓住了难得的机会,却在所有人不敢出战的情况下挺身而出,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智慧与胆识。面对强敌,他能运筹帷幄,逆转局势,绝非侥幸。
正因为如此,赵奢在战国乱世中成功赢得了名将之名,成为那个时代的传奇人物,无人敢轻易质疑他的能力与贡献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达优配app-配资股公司官网-配资之家-在线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